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2.交通3.國家政策4.勞動力數量
5.科技(基因、保鮮、冷藏等)6.工業基礎
注意:
1.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
2.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
3.從春、夏、秋、冬等4個季節的氣候條件(分季節時段)分析
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1.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范圍(如橡膠、雙季稻、小麥)。
2.改造不適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適于發展農業(地形、水分、光照)。
3.改造要根據當地的經濟技術條件,并充分考慮投入和產出比。
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
1.市場需求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城郊農業的發展,蘋果種植規模變化)。
2.交通運輸條件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實例:古巴的甘蔗——氣候條件適宜,長期的生產習慣。
河西走廊——夏季高溫,有祁連山冰雪水灌溉。
珠江三角洲的魚塘——河網密布,地熱低平,低洼處長期積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區的乳牛場和養雞場——乳畜制品、鮮奶、雞蛋等不適于長距離運輸,從經濟效益考慮,分布在城郊,靠近上海市場。
☆港口碼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水域條件:水深、岸陡、避風
2.陸域條件:地質、地形、坡度
社會經濟條件:
1.經濟腹地條件(服務范圍大小、客貨流量大小)
2.城市依托(城市規模大小)
3.交通聯系(與河流、鐵路、高速公路聯運)
4.政策條件
☆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水流速度)
2.氣候(流量,季節變化,結冰期)
3.河道(寬度,水深度)
社會經濟條件:人口數量密度、經濟水平,運輸需求量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降水、蒸發、風力)
2.地形(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大陸架情況(面積廣闊、海水淺)
2.水溫情況(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攪動)
3.河口處(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