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的影響因素:
1.氣壓梯度力大小;
2.距高壓中心遠近;
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開闊、海面上);
4.植被多少;
5.地形(山谷口的狹管效應、高原上)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于降水特征、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于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及其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征(取決于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6.凌汛
☆河流的水系特征:
1.發源地、長度、入海口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6.支流和支流形狀
7.有無湖泊溝通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大小、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東非高原等)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我國西北地區、中亞、西亞、北非、美國西部內陸、澳大利亞中西部等)
4.大氣清潔度:城市和鄉村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反之則雪線高)
舉例: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天山北坡雪線低;阿爾卑斯山北坡雪線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線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東坡雪線低等
2.氣溫(陽坡雪線高、陰坡雪線低;中低緯度雪線高、高緯度雪線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相同海拔,則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相同緯度,則海拔越高,帶譜越復雜
3.熱量:陽坡帯譜多且位置高、陰坡帶譜少且位置低
☆地質作用分析:內力+外力
1.內力作用:地殼運動(拉伸、擠壓)、巖漿活動(火山)、變質作用等三個方面
2.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注意:內力+外力,不可遺漏)
☆怎樣分析理解不同海區鹽度的差異成因?
(1)不同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各海區蒸發量與降水量的對比關系。
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
(2)在同一緯度海區:主要考慮洋流的影響和徑流稀釋作用。
影響因素
影響
氣候
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低;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高
徑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洋流
同緯度海區,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低,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高
海區的封閉度
影響與附近海區海水的交換量
☆怎樣分析赤潮成因?
(1)溫度和降水:一般出現在夏季,春、秋兩季也時有發生。(溫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
(2)風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體運動的影響,赤潮容易產生于一些港灣就是這個原因。(風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