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BUTI_SUN 2017-12-19 15:37:00
我當時真想進門跟她問問情況,可是轉眼看到小二,兩眼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話,并且點頭認可,說明他是接受老師這種方式的。
是呀,不能說孩子年齡小就可以為所欲為的。上學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不就是學習接受嗎?接受集體生活的節奏,接受集體生活的規矩,接受管理者發出的指令,接受暫時離開媽媽爸爸視線的時間,接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更包括接受來自老師的批評和教誨。
所以,我什么也沒說,遠遠地看著,之后轉身走了。
五、當有話要說時,一定注意措辭和說話的時機
我覺得好多情況下,人與人之間溝通地不順暢是因為說話的方法、措辭的方式以及說話的時機不對。
話說上次看到老師那么嚴苛的對待小二,我的心里咯噔了好久,雖說當時我說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畫面,可是我始終覺得我需要說些什么。
我找了一個周五的清晨,沒有多少家長圍著老師的時間,非常輕松地問老師小二平日里的行為習慣等等問題;這個對話是個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驅使下的對話。
老師說了些順順的優點和特點,能看出來,老師對順順各方面的情況很滿意。
我順著她的話說下去:順順畢竟是個男孩子,有時一興奮了就會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會給您添余外的負擔。那天我看他進門四腳朝天的,也沒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攔住了,還非常認真地對他講解了在教室里的規矩和見到老師要問好的重要性。這樣他記得就很清楚,對吧?!
老師可能沒料想我那天看到了這一幕,聽我說起時一愣,之后緩和地笑了笑說:是呀,我們這個教室建材結構很特殊,如果孩子們每個人都發出稍大點的聲音,回音特別的大,所以為了不影響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進了門就只能靜靜地走。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這個時機、這種方式跟老師輕松地聊起這個話題的話,很有可能就是一個老師覺得家長挑剔、家長覺得老師苛刻的結果;但是換了一個溝通方式,我不但了解到老師的苦衷,從而理解了老師的立場,并且也給老師提了個醒,告訴她家長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學生家長,就是一個對孩子的事比較上心的媽媽。我深知跟老師溝通順暢、有效的重要性,也知道作為外國媽媽的我們有很多的挑戰要面對。但這樣的事就是靠心思和時間的。老師也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外國家長,只要家長的心意足,老師肯定會愿意配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