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BUTI_SUN 2017-12-19 15:37:00
除此之外,每天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時也時常的跟老師打個招呼,以便及時與老師溝通需要家長協助的問題。如果人在海外的家長感到有什么差池是不明就里的,那么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跟老師通曉。
老師與家長的見面會給孩子們一個提醒,大人們是統一戰線的,他們經;ネㄏⅲ宰鳛樾⊥瑢W,應該意識到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以免大人們見面時會談論出比較沉重的話題。
三、從內心的深處尊重老師
法國的老師可能并不那么親切,但是大多還是很敬業的。所以從任何角度來說,我們做家長的對老師都應該是滿懷尊敬的。法國每個班級班額30個學生是上限,貌似不多,但是想一下他們的養育理念是“不要懼怕表達和爭論”,國訓是”自由、平等和博愛“,所以在這些大方向的引領下,每個人在集體里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我”,這種情況下,老師想把一天天的內容進行順利真的不容易,說簡單些,這些孩子很難教。
所以,我從來都是對孩子們說老師的辛苦和不易,我從來不會守著孩子說老師的不是,更不會評說老師的作業給得太多了這樣的話。
學校是孩子們的第一個社會平臺,跟老師友好而信任的相處是非常重要的。上學期結束,我和兒子女兒一起親手給班主任們做了餅干,兒子只有一個班主任和一個生活老師,而女兒不光是給二年級的老師,一年級的老師我也提醒她要給。雖說外國人不會強調“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會尊重老師的人、尊重老師的勞動。畢竟有了尊重作為前提,一切都會比較容易進行。
四、信任,真正的信任!
我們既然把孩子交給人家了,那么我們就應該選擇相信老師,相信老師的方法。
我說的不是迷信,不是所有事情面前都沒有自己的判斷,而是在經過判斷之后,能夠公平而客觀的看待實際情況,從而做出積極的消化和回饋。
順順的班主任是一個非常愛留小紙條的老師,雖然還沒有給他留過條子,可是能看出她是一個凡事都愛較真、又有些挑剔的人。記得有一次,我送小二去上學,孩子因為高興上學所以蹦跳著進入教室,我平日里對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行為習慣要求的挺嚴的,而那天我確實覺得沒什么過火的舉動,但是他的老師在教室門口迎上去說了句:你要靜一點,你現在進入教室了,知道嗎?要靜一點。還有,你跟我問好了嗎?進門第一件事要問好,知道嗎?
她說的道理都對,可就是方式太生硬、語氣太冷酷,讓我不禁想起其他家長對她的評價:吹毛求疵、求全責備。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