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上整理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4-09-02 09:18:49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5年北京市新中考改革方案正式啟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太星初升高說:①歷史、地理、化學、生物學,成績以等級呈現,由高到低分為 ABCD四等,考查科目成績用于畢業,在升學中參考使用。②信息科技、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用于畢業,在升學中參考使用。
中考評價方式變化
新一輪中考改革在評價方式方法上顯著變化,體現為紙筆測驗與非紙筆測評相結合,且后者比重明顯增加:①閉卷紙筆測驗:仍為主要測評方式,語文和數學全部采用,外語和物理部分采用。閉卷筆試將減少單純記憶和機械訓練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增加試題情境性,重點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開卷考試方法:道德與法治采用開卷筆試,體育與健康知識采用開卷機考。開卷考偏重考查學生思維過程,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試題更具開放性、實踐性、選擇性和靈活性,有利于考生展現能力。③操作性測試:屬于學科基本技能測評,在外語聽力和口語考試基礎上,增加實驗操作考試(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實驗),體現對學生完整科學素養的重視。物理實驗考試成績計入中招考試入學總分,其他科目實驗考試內容為學生必做實驗或課標建議的探究/實踐活動。④綜合素質評價:道德與法治科目首次應用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計10分,旨在引導學生加強自我約束,遵紀守法。根據學生在校期間受處分情況扣分,未受處分則得滿分。
升學途徑報考條件變化
2025中考小四門成績不計入中考成績,總分發生變化;這可能將對各升學途徑帶來影響↓↓①校額到校、市級統籌分數要求可能發生變化(原先總分670分,要求570分)②貫通項目要求或發生變化(原先總分670分,要求490分)③明年1+3項目招生會不會增加“小四門”等級要求,也是未知數。
校額到校變化
校額到校是優質高中將不低于50%的招生計劃分配到一般初中校,各學校采取校內選拔的方式,依據考生志愿及成績,按校內排名先后錄取。但是海淀等區陸續發出消息,2025年校額到校將全區覆蓋,提醒2025中考生平時多關注自己校內排名和各學校校額到校的招生情況。
統招錄取位次變化
北京教育集團化趨勢顯著,未來各高中校集團校直升/校內直升名額可能會有所增加;同時今年1+3項目擴大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到學校統招的名額,對該校統招批次錄取位次產生影響。新學年,北京中小學將迎來9大新變化!9月1日,北京百萬中小學生將迎來新學年。新學年,新考試,新教材,新課程,新課間,新學位、新夢想……2024版新學年,北京中小學“新”字連連。在這些新動作、新現象背后,隱藏著哪些值得關注的教育新啟示?2024年首都教育綜合改革將釋放出哪些重磅信號?
為本市中小學家長、學生和教師梳理出新學期北京中小學9大變化,助力中小學生和家長看清方向,從容規劃,按照自己的節奏全力奔跑。具體內容一起來看——1.北京中考將迎來重大變化,“小四科”不再計入總分2025年北京中考將迎來重大變化,生物、地理、歷史、化學將從考試科目變為考查科目,不再計入中考成績。中考總分為510分,語文100、數學100、英語100、物理80、道法80、體育50?荚嚳颇恐,道法變為開卷考,總分80分,其中筆試成績70分+綜合素質評價10分?疾榈牟粏螁问菍W生單純記憶的知識點,更看重學生的觀點,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的過程性評價,因此同學們還是要理解學習。物理科目中實驗操作考試融入日常課堂教學、隨堂組織,考試分值為10分。此次中考改革的變化總體來說就是:大減法,小加法,風向越來越轉變為選拔。一方面很多靠死記硬背、刷題就能考好的科目減少了。另一方面,不算體育和開卷的道法,中考只有4個科目,而這4門都非?粗睾⒆拥幕A能力與核心素養。2.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更換新教材據教育部教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每個學科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強調要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強化實踐,推進跨學科主題學習。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寫理念、素材選擇、編排方式等,均以此為依據進行了修訂,進一步體現了育人為本、素養導向。新修訂的統編教材體現了三大變化:一是全面系統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二是突出文化育人功能,進一步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學習內容。三是進一步推進國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等相關重大主題教育內容進教材。此外,教育部教材局相關負責人還介紹,此次修訂工作還特別注意將社會關注熱點問題統籌考慮,比如,在語文教材修訂過程中,注重加強幼小銜接,調整了一年級上冊教材內容設計,降低了教材難度。3.中小學課間10分鐘延至15分鐘據北京市教委最新消息,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將對課間安排做出整體統籌優化,原則上落實15分鐘課間時長,提供更加從容的課間時間,引導師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走進陽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園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將因地、因校制宜對課間安排進行自主優化調整,引導學校干部教師主動設計、積極參與學生課間活動,從“課間活動的管理者”走向“課間活動的共同參與者”,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更好支持。各學校將在校園內補充必要的體育器材,例如皮筋、沙包、羽毛球等,在公共空間增加棋類等趣味性的玩具,為學生創造更加適宜的課間休息環境,引導學生利用課間走出教室放松休息、有益社交,適量活動,為后續學習做好充分的身心準備。同時,市區兩級還將強化監督檢查,進一步規范教育教學秩序,嚴禁拖堂和提前上課,不得隨意縮短學生課間活動時長,不得對學生課間活動設置不必要的約束,堅決杜絕課間禁止學生出教室的問題。據了解,按照現行的規定,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學生每天的課間活動分為小課間和大課間,其中小課間為10分鐘。此次調整,小課間增加的時間主要是從大課間里優化調整出來,均勻的分給每一個小課間。優化調整后,小學階段上午到校、下午放學和午休午餐時間保持不變;初中階段除放學時間稍延后5分鐘外,上午到校時間、午餐午休時間整體上保持不變。4.多渠道增加新學位,新增50余所學校最近幾年,北京初中畢業生人數一直呈大幅度增長的趨勢。而且未來幾年,增長趨勢會持續下去。據北京市教委發布的《2023-2024學年度北京教育事業發展統計概況》顯示,北京初中在校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今年初三在校生有11余萬人,明年畢業生逼近12萬,預計將比今年增加4549人,后年則超過13萬。為了緩解入學壓力,確保適齡人口有學上、上好學,新學年北京各區將繼續新建、改擴建學校,多渠道增加中小學學位供給,落實好2024年“新增2萬個中小學學位”的市政府實事任務。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今年新增55所學校,涉及西城、朝陽、豐臺、海淀、石景山、房山、大興、順義、昌平、密云、懷柔、延慶、亦莊、通州、門頭溝15個區。2024年9月,城南地區將新投用北京十一學校豐臺中學、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高中部等4所中小學,總計將提供4500個學位。此前,首師大附中官宣擴建,新建教學樓2棟和多功能綜合樓1棟,新建總建筑面積26829.88平方米,解決了學校校園占地面積不足和教學用房緊張兩大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早前,人大附中第二分校也開始了改擴建工程,新建教學樓和各類室內室外活動場,預計2024年9月完工并全面投入使用。改擴建后,學校建筑面積將翻一番,增加23323.39平方米....這一系列的動作指向,意味著北京孩子在家門口上一所的好學校的機會會越來越多。5.“課程改革年”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新課程2024年,北京正式進入“課程改革年”,北京將構建高質量的課程體系。毫無疑問,“課程”將會是北京中小學新學期的關鍵詞之一。北京市教委發布的《北京市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北京市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要堅持課程育人理念,統籌國家、地方、校本三類課程實施,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地方課程,建設特色課程、特色課程群、特色課程體系,持續構建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育人體系?梢灶A見,在新的學年,加強特色課程建設,探索以學科課程、跨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綜合主題課程等多形態并存的特色課程建設模式,鼓勵學校聚焦培養目標,充分挖掘資源,建設特色課程、特色課程群、特色課程體系,以特色課程推動學校特色發展,是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如何優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整體提升育人質量,則是特色課程建設的關鍵。6.考試命題增強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最近幾年,北京中高考的考試命題形式越來越新穎、靈活,通過設計創新性、綜合性、開放性試題,考查思維過程以及創新素養發展水平,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途徑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啟發考生多角度思考,展現思維廣度。
例如,今年中考數學卷的一道幾何綜合題,考查的就是學生靈活運用全等、相似、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旋轉變換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的解法多樣,為具有不同經驗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切入點。
高考物理試卷中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利用彈簧設計加速度計”把加速度這個非電學量轉換為電壓表兩端電壓這個電學量,通過基于設計原理的問題設計,考查學生創新思維。
在市教委發布的最新課改實施方案中,指出要深化考試命題改革。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診斷、反饋、改進和激勵作用,堅持以學定考、依標命題,堅持核心素養立意、能力素質導向,引導教學回歸課標、回歸課堂、回歸育人。不斷提升命題質量水平,增強試題的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
這也意味著,不論是中高考,還是日?荚,考試命題都將會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來建構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養,將會是新學期的一大重要趨勢。
建議學生學習知識時一方面強化思考和思辨的過程,看清知識本質,去發現知識背后的邏輯結構,另一方面注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遇到新知識多進行關聯思考,形成知識網絡,在經歷和思考中不斷延展自己的知識體系,增強對復雜現實問題的理解力和解決力。7.“跨學科”成教學方式新主流新課程、新教材、新考試命題會帶來學習方式的變化,必然也會帶來教學方式的改變。在北京市教委最新發布的課程改革方案中,也對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加強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研究指導,鼓勵教師開展相關課題研究,促進學科間的合作。這也就要求老師們不僅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學科知識,更要具備跨學科整合的能力,能夠在教學中打破傳統學科壁壘,探索并實踐跨學科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鼓勵教師采用項目式學習法,通過設計跨學科、情境化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新知、發展技能。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團隊合作、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維,使學習過程更加主動、有趣且富有成效。8.支撐學生連續培養,集團直升成中招新看點在北京“多渠道、新載體”的基礎教育改革思路下,以多樣化的方式,幫助更多的學生獲得多元化的升學渠道和成長路徑,是新學期教改的重要方向。這也意味著,北京高中升學將逐漸減少單純以考分升學的人數比例,增加升學渠道。這一目標的實現不是通過取消中考,也不是簡單的電腦派位,而是形成較大規模的新的育人載體。在育人體系構建方面,北京將構建不同尺度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既有集團尺度的,也有區域尺度的,還有全市尺度的。在市級層面,北京將堅持“指標到校”等市區統籌的入學方式。在此基礎上,市教委鼓勵各具特色的高中教育集團在建立連續培養機制以支撐學生的連續培養。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北京正在實施的“1+3”培養實驗,“2+4”育人模式,以及今年啟動的集團直升等,意味著北京基礎教育正在形成更為豐富和靈活的育人載體和渠道,未來,北京市還將陸續針對不同類型的學校拓寬不同的升學渠道,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更加立體化、多元化的升學選擇,從而有效緩解升學焦慮。9.全新賦能,人工智能技術貫穿教育全過程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各類AI產品推陳出新,教育的邏輯被重新定義,人工智能正深刻地重塑我們的課堂與學習方式。今年年初,北京宏志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等6所中小學校成為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41所中小學校成為市級智慧校園示范校。應對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挑戰,新的學年將會有更多的學校借助新的技術,提升教育的深度和廣度,讓科技的力量在適合的教育場景中發揮作用,讓學生從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助力課堂教學和學生高質量成長。從最新發布的課程改革方案來看,人工智能、數字化也將會貫穿在教育的各個過程。例如以北京智慧教育平臺為樞紐,部署智能作業、互動課堂、輔助閱卷、教育評價等數字教育工具;以智助教,支撐教師備授課,實現減負增效,讓教師有更多精力去從事創造性育人活動;探索人工智能對學生體育和健康情況的監測預警機制;探索人工智能對學生學習成長情況的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可見,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越來越成為推動教學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