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4-02-27 23:48:37
1.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將文章所寫的主要事件補充完整。
(1)蘸酒寫字考試;(2)老師抱我洗去墨跡;(3)用小楷字借書;(4)鄉人敬惜字紙。
2.結合語境,根據提示,品析下列語句的表達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腳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涼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書法入門課。(提示:從修辭手法的角度)
運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選取典型的細節,生動形象地強調(突出)了老師對“我”的關愛,體現了書法對“我”的文化啟蒙和激勵作用。(或: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地表現了那些童年經歷,對“我”的文化啟蒙和激勵作用)
(2)過路的農夫見了,都必須彎下腰去,恭恭敬敬撿起來,用手掌捧著,向吳山廟走去。(提示:從詞語的角度)
用“彎”“撿”“捧”等動詞,形象地寫出了鄉人對字紙的恭敬之情。
3.文中“那些在路上撿字紙的農夫,以及把字紙壓在船艙的漁民,都不識字”獨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補充強調農夫和漁民都不識字,突出鄉人對字紙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加深讀者對“我”家鄉濃郁文化氛圍的印象(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4.讀了本文,聯系作者的成就,談談對文章結尾“這是我的起點”這句話的理解。
老師的關愛激發了“我”對書法的熱愛;老師的教育方式,為“我”打下了書法功底;鄉人對字紙的敬惜(家鄉濃郁的文化氛圍)啟蒙了“我”對文學和文化的熱愛;這一切為作者日后成為著名的學者和作家奠定深厚的基礎。
5.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寫好漢字是每個中國人的神圣使命。如今,在人們日常交際中,記日記變成了寫博客;鴻雁傳書變成了電子郵件;字不是寫上去的,而是“敲”出來的;記錄聲音有錄音筆,智能手機上有錄音功能,鍵盤輸入取代了傳統漢字書寫。日益科技化的今天,打字已經漸漸替代了手寫,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想對人們說些什么?
示例:漢字作為一種交流工具,蘊含了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書寫漢字不僅是人格的陶冶,更是文化的傳承,而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習慣于打字,這對于漢字的傳承有很大影響。因此,漢字決不能丟掉,而應將其發揚光大,讓傳統文化重煥活力。(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