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4-02-27 23:22:52
人類的大腦是怎么“丟”的?
①長久以來,發育形成更大的腦容量一直被視為人類增強智力并得以“統治”地球的標志。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上一個冰川期結束后的某個時候,人腦變小了。
②大約400萬年前,被認為代表人類最古老祖先的乍得沙赫人的腦容量約為350毫升。此后,人類的腦容量開始增加。從大約400萬年前到大約200萬年前,南方古猿的腦容量為500毫升左右。到100萬年前,一些直立人的腦容量超過1000毫升。大約13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平均腦容量達到1500毫升。
③人類的腦容量一直在不停增加嗎?非也!對122個人群開展的測量顯示,全球范圍內人類的腦容量平均為1349毫升,小于人類石器時代祖先的腦容量。
④人類的腦容量為什么會縮小?有研究人員認為,大腦是人體最耗費能量的器官,雖然現在大腦只占人類體重的2%,但它消耗了近四分之一的能量。通過發明在外部存儲信息的方法:洞穴藝術、寫作、書籍,我們的大腦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努力工作,使得人類腦容量減少了一些;而數字媒體、互聯網被用作信息儲存器,這很可能加劇了腦容量縮小的趨勢。
⑤《發現》雜志指出,最有說服力的假設也許是智人經歷了“自我馴化”。與野生祖先相比,綿羊、狗等馴化物種在許多身體和行為特征上有所不同,具有馴服、沒那么膽怯以及較小的大腦等特點。人類或許也對自身進行了馴化:在石器時代,善于合作的、頭腦冷靜的個體比好斗的個體更有可能生存。這些傾向與基因互相影響,改變了人類的身體特征,包括體型和大腦的大小。
⑥德席爾瓦團隊利用化石和現代標本資料確定,人腦的縮小發生在3000-5000年前,這是北非、中東和南美洲古代文明的繁榮時期。他們認為,復雜的社會結構可能對腦容量縮小起到一定影響。一群人比這個群體里最聰明的那個人還要聰明,這有點像中國諺語“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所以,如果你生活在一個群體里,那么解決起問題來就會比你獨自一人時更快、更有效、更準確。
⑦德席爾瓦表示,人類的社會性很強,以至于每個單獨的個體不再需要知道一切。日益復雜的社會,讓人類不用像原始社會的人類那樣需要掌握多種生存技能。基于此,人類腦部的部分功能也逐漸退化,腦容量隨之縮小。
⑧自古以來,人類創造了一系列燦爛的文明,一系列高精尖科技,都可以表明人類是越來越聰明了。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人類的智商也在不斷提高,所以人腦的體積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功能越來越發達就好。
⑨人類聰明的頭腦是進化過程中發展和演化了數百萬年的結果。目前,人類的大腦仍在默默進化,未來還會帶給我們什么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選自《科技日報》,有刪改)
12.人類的腦容量為何會縮小?文章列舉了三種可能的原因,請填空。(4分)
(1)
(2)人類“自我馴化”的過程影響了基因,改變了身體特征。
(3)
1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標題中的“丟”具體是指腦容量的減少以及腦功能的退化。
B.更大的腦容量是人類智力增強并得以“統治”地球的標志。
C.人類腦容量縮小的“拐點”大約出現在3000-5000年前。
D.一個群體解決問題的能力相比個體更快、更有效、更準確。
14.以下這段文字應放入文中哪兩段之間?請說明理由。(6分)
人腦縮小會對其功能產生影響嗎?研究人員表示: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人腦存在一定的冗余——一些“閑置空間”,所以人腦在進化過程中的自然縮小并不會影響整個大腦功能的發揮。
應放到第段與第 段之間。
理由: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