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9-09 14:45:24
修辭手法在閱讀理解考試中經常出現,尤其是賞析句子題!今天分享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答題方法】
1.指明修辭方法。2.結合句子具體分析修辭內容及修辭作用。3.結合句子分析作者的情感。
【答題參考模板】
運用了……修辭或表現手法,有……表達效果,體現了作者……感情。
一、比喻
基本類型有三種:明喻、暗喻、借喻;本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常用的喻詞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猶如、仿佛......例子:他(本體)動也不動,好似(喻詞)石像(喻體)。葉子(本體)出水很高,像(喻詞)亭亭的舞女的裙(喻體)。
隱喻(又稱暗喻)
本體、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成”、“成為”、“變為”等系詞代替“像”一類的喻詞。例子:母親啊!你 (本體)是 荷葉(喻體), 我(本體) 是 紅蓮(喻體)。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本體)成了喧騰的大海(喻體)。
借喻
應當注意不要與現在所說的隱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級形式,運用它時要求本體與喻體的關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語境中,由喻體就可以直接領會到本體。例子: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喻體)了,我再也說不出話。
比喻的表達效果主要是:①使語言形象生動;②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③揭示事物的本質,并鮮明地表達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場。
答題模式: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比喻成…②生動形象的說明了(表現了)…③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語言】
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3
【答案】
1.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優美姿態,表達了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2.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冬天的濟南”比作“藍水晶”,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冬天的濟南給人的清亮、空靈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喜愛之情。3.比喻的修辭,作者將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婦人,形象生動刻畫出秋雨的沉靜、穩重。
二、擬人
賦予事物以人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答題模式:①運用了擬人(擬物)的修辭手法,把…擬人化(擬物,把人當做…來寫)②生動形象的說明了(表現了)…③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語言
2.“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濟南的冬天》
【答案】
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果樹人格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果樹之花爭相斗艷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春花的喜愛之情。2.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薄雪擬人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夕陽照射下雪景的嬌美,蘊含著景中情和內在美,表達了作者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精題訓練溫暖心窩的話語①初中時,語文老師是個嚴厲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時我剛從農村轉來縣里中學,由于不了解這個老師,被她狠狠地批評了幾次,以致一見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陰影。②當時我寫字極潦草,雖然在王老師的調教下,已經工整了許多,卻依然難以入眼。來新學校上學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對作文還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寫得難看些,作文的質量也能彌補不足。而且,聽說王老師就要調走了,這些天上課一直有個年輕的林老師跟著聽課,準備接手我們班的語文課。③當我滿懷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發下來時,迫不及待地翻開,卻如遭了當頭一棒,我的三頁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師有這個習慣,誰的作文寫得不好,都會撕掉重寫。我就經歷了好幾次。可是沒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這個命運。而且全班就我一個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極點。當我把重新寫的作文交上去后,過了兩天,課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來。我翻開一看,還好,這次沒有撕。④我隨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鮮紅的評語:“你的作文寫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來,留著作紀念了!”那一瞬間,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沒有了怨恨和不滿,眼睛一下子就濡濕了!我跑去辦公室,卻見那個一直跟著聽課的林老師在那里,她說:“王老師已經走了,調到別的城市去了!”⑤王老師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話,久久地溫暖著我的學生歲月,及至以后走上寫作這條路,與此也有著極大的關系。只是那以后,到現在的二十多年里,卻再也沒能見到她。⑥大學畢業后我走上社會。有一年,我去了一個極偏僻遙遠的大山深處的村莊,當了一段時間的代課老師。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對那些純凈的笑臉和清澈的眼睛,我漸漸地愛上那里。每天,除了給孩子們上課,更多的時候,孩子們會問我山外的事,聽著我有聲有色的講述,他們的眼中全閃著向往的光。⑦我在那里呆了三個月,離開時,正是秋天,滿山的樹和花正絢爛得一片深情。孩子們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個當班長的女生給了一張疊著的紙,讓我出了山再看。當我來到鎮上,坐上通往縣城的汽車,大山已被遠遠地甩在了身后。我打開那張紙,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師,可不會留您,以后我們會去山外找您!二十個字,二十種筆體,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個孩子每人一個字寫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淺影,又在我濡濕的目光中朦朧起來。⑧這幾句溫暖心窩的話語,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開出永不凋零的花朵。⑨前年,我回到家鄉的縣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時后來教我們語文的林老師,她都已經有了白發,提起曾經給我作文本寫下那句話的王老師,她卻笑著說:“其實,那句話是我寫的。王老師走了,我怕你對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對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請從修辭運用的角度賞析第⑧段中畫線的語句。(3分)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生動形象地表現這些話語的美好和溫暖(1分),表達出“我”永遠回味,永遠為之感動的心理(1分)。(或生動形象地表現這些溫暖人的話語(1分),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永久的回味(1分)。)
三、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相同句式構成排比,增加語勢,起強調作用,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調論證觀點的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
本句采用詞組的排比,一個短語是一幅畫面,展現出生動的美景,是“故都的秋”的意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表達作者對故都北平的神往之情。
2.
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的細、密、綿長,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四、夸張
夸張的表達效果:深刻、生動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答題模式:①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是過度夸張②生動形象的說明了(表現了)…③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語言
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天氣的酷熱,使北京的夏天給人的熱的感覺更加鮮明,使人印象深刻。
《
2.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邊。大隊人馬已經過去了,留下一條踩得稀爛的路,一直伸向遠方。干糧早就吃光了,皮帶也煮著吃了。我空著肚子,拖著兩條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著。唉!就是在這稀泥地上躺一會兒也好啊!迎面走來一個同志,沖著我大聲嚷:“小鬼,你這算什么行軍啊!照這樣,三年也走不到陜北!”他這樣小看人,真把我氣壞了。我粗聲粗氣地回答:“別把人看扁了!從大別山走到這兒,少說也走了萬兒八千里路。瞧,槍不是還在我的肩膀上嗎?”他看了看我,笑了起來,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兩頭,寬寬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臉又黃又瘦,兩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請從修辭運用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
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把“背上的槍和子彈”比成“山”,和后面的“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搭配,夸張突出此時小戰士已不堪重負,疲憊到極點。
五、反復
反復,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復出現的修辭方法,反復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突出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贊美之情。
六、通感:
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起來的修辭格叫通感。
答題模式:①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通感的具體內容②生動形象的說明了(表現了)…③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
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把自己在長江三峽中一天航行所看到的美景感受轉化為欣賞一曲管弦樂隊演奏的交響樂. 從而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 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在青山綠水、詩情畫意中陶醉和迷戀的感情.
【答案】
從不同的感官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寫出了春雨滋潤小草,雨后小草生長變化,運用了想象與聯想,想象出小草蘇生的動態,想象春雨帶來的果實的芳甜,充滿希望、飽含感情。
七
反問可以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為文章奠定一種激昂的感情基調。
1、《燕子》
我就是那個時候看到那一只孤單的小鳥的,在田邊的電線桿上,在細細的電線上,它安靜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樣的雙尾。“燕子!”我心中像觸電一樣地呆住了。這不就是書里說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嗎?在南國的溫熱的陽光里,我心中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愛唱的那一首歌來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溫柔可愛的小小燕子啊……”
連用了三個反問句,作者將“烏秋”認做了故鄉的”燕子”,增強了語氣,突出強調了作者突然在南國發現”燕子”的驚喜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心中對故鄉深深的思念。
八、設問
自問自答,吸引讀者閱讀興趣,引發思考,強調……內容。運用了設問的修辭,表達出詩人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
給母親梳頭發
精題訓練①這一把用了多年的舊梳子,滑潤無比,上面還深染著屬于母親的獨特發香。我用它給母親梳頭,小心謹慎,盡量讓頭發少掉落。母親背對我坐著,花白的發根清晰可見。唉,曾經多么烏黑濃密的長發,如今卻變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②小時候,最喜歡每天早晨睜眼時看到母親梳理頭發。那一頭從未修剪過的頭發,幾乎長可及地,所以她總是站著梳理。一把梳子從頭頂往下緩緩地梳,還得用左手分段抓著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腦勺用一條黑絲線來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將一根比毛線針稍細的鋼針穿過,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頭烏亮的長發在那鋼針上左右盤纏,梳出一個均衡而標致的髻子;接著套上一個黑色的細網,再用四只長夾子從上下左右固定形狀;最后拔去鋼針,戴上有翠飾的簪子。對于母親梳頭的動作,我真是百看不厭。心里好羨慕那一頭長發,覺得她那熟練的一舉一動很動人。③母親曾受過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記事以來,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無微不至。她對子女們也照顧得十分用心,向來是親自上市場選購食物。她還要在周末給我們洗曬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經常被整齊地放在陽臺的欄桿上。④母親也很關心子女的讀書情況。她不一定指導每一個人的功課,只是盡量替我們處理好課業外的瑣事。我們房間里有一個專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兩個抽屜里,左邊放著削尖的鉛筆,右邊則是用過的磨鈍的鉛筆。兄弟姐妹放學后,每個人只需放入寫鈍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課了。每一支鉛筆都是母親用小刀削好的。現在回想起來,母親未免太過寵愛我們了,然而我們當時卻視此為理所當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鉛筆已被拿光,我竟為此與母親斗過氣。家中瑣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親是什么時間做這些額外的事情的。⑤歲月流逝,子女們都先后長大成人,而母親卻在我們忙于成長的喜悅中不知不覺地衰老。她的一頭秀發也逐漸變得花白而稀薄。這些年來,我忙著養育自己的兒女,更能體會往日母親的愛心。我不再能天天與母親相處,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頭發的樣子,只是驚覺那發髻已明顯變小。她仍然梳著相同樣式的髻子,但是,從前堆滿后頸的烏發,如今所余已不及原來的四分之一。⑥近年來,目前的身體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臟機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術。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順利,經過一夜安眠之后,母親終于渡過難關。數日后,醫生準許母親下床活動,以促進傷口愈合。可是,母親忽然變得十分軟弱,不再是從前翼護著我們的那位大無畏的婦人了。每隔一日,我便為她擦洗身體。起初,我們兩個人都有些忸怩。母親一直嘀咕著:“怎么好意思讓女兒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練的手法,小心地為她擦拭身子。沒想到,她竟然逐漸放松,終于柔順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己覺得帶著一種母性的慈祥和溫柔,愛憐地為母親洗澡。我相信,當我幼小的時候,母親也一定是這樣慈祥溫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親情的方向,仿佛眼前這位衰老的母親是我姣寵的嬰兒。⑦洗完澡,換一身干凈的衣服,母親覺得舒暢無比,更要求我為她梳理因久臥病床而蓬亂的頭發。我們拉了一把椅子到窗邊,閑聊著,不久,就變成我一個人的輕聲絮聒。母親背對著我坐著,我看不見她的臉。許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著了,像嬰兒沐浴后那樣……噓,輕一點。我輕輕柔柔地替她梳理頭發,依照幼時記憶中的那一套過程。不要驚動她,不要驚動她,讓她就這樣坐著,舒舒服服地打一個盹兒吧。 (作者:林文月。有刪改)
1.本文由“我”給母親梳理頭發寫起,主要回顧了母親哪幾方面的事情?請從母親的角度簡要概括。
2.從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4分)噓,輕一點。我輕輕柔柔地替她梳理頭發,依照幼時記憶中的那一套過程。不要驚動她,不要驚動她,讓她就這樣坐著,舒舒服服地打一個盹兒吧。
【答案】
1.母親年輕時梳頭發,姿態優美;母親操持家務;母親為子女準備削尖的鉛筆;母親頭發逐漸變得花白稀疏。2.“不要驚動她,不要驚動她”,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擾母親休息的心理,表現了“我”對母親的呵護關愛。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