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3-08-30 17:24:32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中考寫作指導:翅膀,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篇文章,立意和結構再好,如果沒有內容(即材料)去體現,也是水中月、鏡中花。
的以說文章的立意、結構和內容三者之間的關系好比人的靈魂、骨架和肌肉。
一、材料要新,緊貼時代,有典型性。
學生要及時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銳地擷取時代的“浪花”,選擇鮮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據對社會的觀察,選取具有時代特點的人物事跡,選取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選取不為人知的新鮮事物,選取引人深思的社會現象,使文章內容能牢牢吸引讀者的眼球。
二、情節要動人,選取最能撥動情感的弦。
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最能撥動讀者感情的弦,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學生在寫作時,要根據寫作需要,認真選擇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間、動人鏡頭和感人畫面。
三、大膽轉換視角,選材新穎別致。
“干花不如鮮花美。”選材要與時俱進,具有時代氣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淺,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這時,可以大膽轉換視角,棄故納新。有些內涵豐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轉換視角,從新的角度來挖掘,必定出奇制勝,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發揮逆向思維,選材獨具匠心。
要放棄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選擇突出自己體驗的材料,經過幾輪精心地篩選,留下那些典型獨特的材料,則能使文章在選材上“以一當十”,收到震撼讀者的效果。
一、材料要真實
真實,就是說選擇的材料應是實實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聽途說甚至無中生有地編造,最好要選擇自己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親身經歷過的事情。選材要堅持從生活實際出發,選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質意義的材料。只有真實的材料才能被讀者接受和認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穎
所謂新穎,就是說選擇的材料要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時代特色的精神風貌,要能代表時代精神。同學們要注意,選擇新穎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離奇的情節,而是要選擇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現出新的認識、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最能打動人心的、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的、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強大說服力的材料。在選材時,要從可以表現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進行選擇和提煉,力爭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當十、以質取勝,而不是以多求勝。魏巍說《誰是最可愛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從大量的生動事例中選擇了三個“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明本質的東西”。
四、選材要具體
選材具體就是說選擇的材料要具體,要讓事實說話,用真實說服人、打動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說教而缺少具體的事例,或者空發議論,文章就會有骨架而沒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現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學們在選材時一定要精心挑選、嚴格選擇,確保材料的真實、新穎、典型、具體。
(一)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雙翅膀:年幼時,我們渴望擁有一雙“獨立”的翅膀,能掙脫父母無微不至的庇護;長大后,我們渴望擁有一雙“追夢”的翅膀,能達到自己努力追尋的地方;苦痛時,我們渴望擁有一雙“超越”的翅膀,能幫助自己飛過絕望,看到希望;被束縛時,我們渴望擁有一雙“自由”的翅膀,到達一個任由心靈翱翔的世界……
請以“翅膀”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翅膀
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人生的享受,是一種美麗的靜謐,是一種詩意的棲居。——題記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我喜歡在“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的靜夜,沏一杯香茶,點一盞心燈,伴一窗冷月,持卷低吟。看書中字里行間流淌著的妙語,在書香的氤氳中,陶冶情操,在書中升華自我。
每一本書都有一雙神奇的翅膀,紙頁嘩嘩翻動,便流轉了千百年時光,帶我去從未見過的世界翱翔。在書海中,我可以與李白一同“舉杯邀明月”,欣賞“詩仙”的絕世才華;與范仲淹一起登上岳陽樓,體會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與杜甫一起分享那“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心情……
一首《相見歡》,把我帶進一座落滿梧桐葉的庭院,庭院里冷冷清清,只李煜一人獨上高樓品味那如絲縷般的百般離愁。一篇《赤壁賦》,讓我來到明月山風隨流水的赤壁之下,聽東坡講述人生的得失,賞那遺留在歷史中的動人美景……
在那些塵封了的時間之中,我能夠領略到“千騎卷平岡”的威風,感受“寂寞鎖清秋”的哀愁,體會“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悲涼。
書本是一雙隱形的翅膀,但它卻永遠不會長在誰的背上,它刻在人的心里,升華人的靈魂。灰心失意的時候,它帶我看霍金怎樣身殘不屈,用一根手指感動世界;迷惘不前的時候,它帶我飛向史鐵生的身旁,和他一起數樹下的光斑,思考生命的價值;疲憊不堪的時候,它送我去最輕松美麗的地方,為我講那最溫暖的家長里短……
油墨書香,一行行,一字字,那都是飛翔的力量。當我徘徊于前路時,書使我懂得“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取得優異成績時,書使我知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我失意時,書又使我明白“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用求知的心靈探索書海的奧秘,不僅是一件有滋味的事,更是一種享受。這種享受只有不虛度年華,在書海中奮力邀游的求知者才能夠真正體會到。
學習之余的閑暇時光,陽光正盛的午后,皓月當空的夜晚,我總改不了這么一個習慣——讀一本書。伴著書香,我仿佛長出了神奇的翅膀,在文字的廣博世界里飛翔。
【解析】本文立意高雅,選材別致。考生巧妙地將“書”比作翅膀,通過自己的閱讀經歷,形象生動地闡述了閱讀的重要作用。題記的運用,既巧妙點題又總領全文,不失為一大亮點。
考生才氣縱橫,詩詞名句,信手拈來,行文過程中,考生根據表達的需要,或巧妙化用意境,或直接加以引述,如“我能夠領略到‘千騎卷平岡’的威風,感受‘寂寞鎖清秋’的哀愁,體會‘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悲涼”。這樣的表達體現出考生較強的文字駕馭功底,令讀者嘆服。
文章想象豐富,文采斐然。考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把我帶進一座落滿梧桐葉的庭院,庭院里冷冷清清,只易安居士帶著哀傷尋尋覓覓”“讓我來到明月山風隨流水的赤壁之下,聽東坡講述人生的得失,賞那遺留在歷史中的動人美景……”,拓展了文章的寫作空間,增強了文章表現力。同時文章還靈活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長句與短句相間,整句與散句結合,使得文章文采斐然,韻味十足。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