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3年中考沖刺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物理規律是人們通過長期努力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結論,必須深入領會,加強理解,為了幫助記憶,我們通過口訣方式歸納如下:
1、彈簧秤原理:彈性限度是條件,伸長縮短很關鍵,變化包括兩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壓。
2、慣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條件,保持勻直或靜止,平衡效果合為零,相當沒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浸在液體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開液體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機械不省功,總功有用額外和,對物對功才有用,機械繩重摩擦額。
5、杠桿平衡條件:靜止不動勻轉動,力乘力臂積相等,支點受力畫力線,作出力臂是關鍵。
6、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兩角等,成像都是虛像的,物像鏡面對稱軸,鏡面凹面均適用。
7、折射規律:兩種媒質密不同,三線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歐姆定律:同一導體同狀態,電壓電阻定電流,電阻導體本屬性,材料長短粗細溫。
9、焦耳定律:通電導體產生熱,I平電阻乘時間,電能全部轉熱,純阻兩推經常用。
10、串聯電路:串聯電流路一條,電流大小處處等。總阻總壓各部和,正比關系歸電阻。
11、并聯電路:并聯電壓處處等,干路電流支路和。總倒等于各倒和,反比關系歸電阻。
12、安培定則:通電導體產生磁,電流方向定磁場。右手握螺旋管,四指電流拇指北。
13、滑動摩擦力:壓力粗糙成正比,滑動大于滾動的,勻速直線或靜止,根據平衡力來求。
14、大氣壓強:高度溫度和濕度,睛夏高于陰和冬,海拔高度2千內,上升12下降1。
15、物體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較,也可比較物液密。物小漂浮懸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決定電阻大小因素:溫度一定看材料,長度正比截面反,拉長壓縮很特殊,四倍關系要分清。
17、決定蒸發快慢的因素:蒸發吸熱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溫度高低接觸面,空氣流動搖扇子。
18、影響沸點的因素:沸騰沸點要吸熱,沸點高低看氣壓,高山氣低沸點低,高壓鍋內溫度高。
19、晶體熔解:吸熱升溫倒熔點,熔解過程溫不變。熔點溫度物狀態,固態液態或共存。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想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這是不太可能的。多看筆記,把掌握的知識,全部都看一遍,反復地練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考生必須強化考試重點,把握命題趨勢,專項訓練做題能力,同時強化練習高考,從做題中找出知識盲點,查漏補缺。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到底要怎么學,才能迅速140+!
以數學為例,很多同學都說被數學虐得不要不要的,明明花的時間和精力也很多,但是成績真的可以用慘兮兮來形容……
數學是難度比較大,但提分較快的一科,想要在高中階段真正把題做得又快又對,必須站在命題人的角度去做題,擁有“命題人思維”。
從命題的角度反向操作,原來5分鐘的題,10秒就能搞定,一張卷子節約30分鐘。
一旦看透了出題人的邏輯,做懂一道,就通了一類,再也不用熬夜大面積刷題。
刻苦努力很重要,但是簡單盲目的努力卻不可取。同學們應該在備考過程中,漸漸地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具體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科目采取什么方法,都需要有規劃。并且隨著復習的深入,不斷完善。
編輯推薦:
2022年四川省各市中考考試時間及科目安排匯總
2022年全國各省市中考考試時間及科目安排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招信息,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