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受季風影響;大陸東岸20-35°
113、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風交替控制。30-40西岸
114、溫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干燥。季風。40-60°大陸東岸。
115、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冬暖夏涼,降水均勻。終年盛行西風。40-60°大陸西岸。
116、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少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溫帶內陸
119、氣候資源與農業:種植制度(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
120、氣候資源與建筑:小區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
121、風與城市規劃:工業企業布局在盛行風的下風向,居住區布局在盛行風的上風向
122、氣候資源與交通:公路、鐵路、機場(暴雨、泥石流、風速、橋涵、云霧、地勢等)
123、臺風(颶風)熱帶氣旋強烈發展形成的大旋渦。
125、臺風的監測與預報:利用氣象衛星確定臺風中心位置,估計強度,監測移動方向和速度。
126、暴雨形成條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強烈上升運動
③持續的天氣系統
127、洪澇災害的防御:提高預報的準確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28、干旱的危害造成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129、干旱的防御:改善生態、選擇耐旱作物、開展水利建設、改進耕作制度等。
130、寒潮的危害:帶來嚴寒、大風、霜凍。對春秋季的農作物危害最大。
131、寒潮的防御: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132、全球變暖趨勢及其人為原因①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133、全球變暖造成的后果
①海平面上升
②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
134、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烴化合物消耗臭氧。
135、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造成破壞。
136、臭氧層的保護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統②參與國際合作
137、酸雨的成因: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138、我國酸雨區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長江三角洲
139、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②土壤酸化③腐蝕建筑物④危及人體健康
140、酸雨的防治: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資源綜合利用。
141、大氣環境保護: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雨。
142、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143、海岸帶,從濱海平原到大陸架之間的廣闊區域。
14、海岸帶與人類活動: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60千米的范圍內。
145、人-海岸相互作用階段①很少干預②開始干預③海岸開發④海岸管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