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3-21 19:26:26
1、原子的構成
質子(+)
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
核外電子(-)
(1)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對原子質量
①定義: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實質量。
3、沒有單位
2、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決定因素:核電荷數或質子數
(3)特點: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4)地殼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鋁、鐵、鈣
生物體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氫。(最多的金屬元素:鈣)
(5)元素符號的意義:宏觀:表示一種元素;
有時表示一種物質:(金屬元素、固態非金屬、稀有氣體)微觀:表示一個原子
例如:H:表示氫元素;一個氫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氣;一個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個碳原子
Al:表示鋁元素;鋁;一個鋁原子
當元素符號前出現數字時,只有微觀意義;符號前是幾就表示幾個原子
例如:3H:3個氫原子4C:4個碳原子
nFe:n個鐵原子2Ar:2個氬原子
(6)原子和元素的比較
(7)我們的平時所說的“補鐵、補鈣”指的是補元素。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