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2-02 16:04:26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有的人可以從大山走出去,這是努力換來的結果;有的人可以從害怕中走出去,這是鍛煉換來的結果;有的人可以從困難中走出去,這是辦法換來的結果;有的人可以從夢想中走出去,這是現實與夢想結合換來的結果……走出去能看見大城市的面貌,走出去能看到人際交往的好處,走出去是辦法總比困難多,走出去是夢想的交織,從這里走出去……
請以“從這里走出去”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數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實感,不得套寫抄襲;③不限文體(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④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優秀例文:
從這里走出去
成長路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遭遇逆境是不可避免的。有人特別害怕逆境,認為那就是人生的噩夢。其實在我看來,逆境也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從逆境中走出去,就會獲得一片新的天地。
逆境會帶來警示。人生最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一路順風順水,暢通無阻。這樣的人,一旦遇到大的挫折,常常無所適從,甚至會被徹底擊垮。你如果從小就經歷過一些逆境,那么就能從逆境中獲得警示:我們每走一步,都有可能遭遇困難。有了這種心理準備,在又一次逆境降臨時,就能從容應對。
逆境會帶來鞭策。逆境中,有的人會垂頭喪氣,但更多的人會受到鞭策,變得更加堅強,從而最終獲得成功。當年,馬云去肯德基應聘,但他落選了;而當馬云跟大老板們講什么叫電子商務時,大老板們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個騙子。處于逆境之中的馬云反而獲得了更強大的動力,最終圓夢。還有著名作家余華,把小說投遍了全國大小刊物,隨后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退稿信,但逆境并沒嚇退他,相反,他寫得更勤了,投得更多了,雖然仍是接二連三的退稿信,但他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
逆境會帶來成功。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在他的一生中,遭遇了許多逆境。公元1079年,他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東山再起后,又因政見不合,再次遭貶,先是被貶到惠州,最后竟被貶到了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面對這些逆境,蘇東坡也曾苦惱、彷徨,但長期的流放生活讓他最終變得非常樂觀,活得非常灑脫,寫下了《念奴嬌•大江東去》《記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等流傳千古的詩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面對人生的逆境,沒有什么好怕的,勇敢地迎上去,只要信心堅定,就一定能走出去,重新沐浴在陽光下。
【解析】
這是一道命題作文。
一、審題。“從這里走出去”,可以實寫,也就是實實在在地走出去,走出家門可以,走出校門可以,走出國門都可以。比如說,父母親離開家鄉去南方打工,幾番努力,幫自家走出了經濟上的拮據;因為自己的某種興趣愛好——寫作、繪畫、音樂、棋類等等,他鄉取經,遠方參賽,開闊了眼界,提升了技能;假期,去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到山頂,理解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到海邊,懂得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內涵。虛寫,則是深一層的理解。這里的“走出去”,便是走出情感、心靈、認知、思想上的某個誤區、困境或者陰影。比如,家庭中的某場特殊的變故,一直影響著自己的情緒,不能安心讀書;同學間的某個誤解,讓自己一直悶悶不樂;老師的某次批評,比賽的某次失利,甚至弱勢群體的某次挫折,都曾經深深刺痛過自己的心靈。諸如此類的不利情形,因為他人的耐心勸慰,或者自己的猛然醒悟,或者外界的偶然觸發,最終豁然開朗,解開心結。這樣的心路歷程,相信不少同學有過,也就很容易寫出感人的篇章。當然,還可以虛實結合。比如,心情不快時刻,暫時放下學習或生活中的瑣屑,走進原野領略風光,不料卻被某個勞動場景感動,或者被某個自然畫面震撼,或者被他人有意或無意的言談點化,竟能觸類旁通,茅塞頓開,放下了心中的不快,可謂一舉兩得。這樣虛實相映,有形的與無形的碰撞、融合,從物質的層面上升到精神的領域,構思上屬于略高一籌。
二、立意。“從這里走出去”表明了寫作的重點應放在“這里”上,“走出去”的事,應該是“我”曾經歷的事,并且還應是一件(諸如對青春、對親情、對友情等)有誤會或做錯的事,要寫出在這件事中如何缺乏對情感、對自我的認識,然后通過他人的幫助,自己的努力,或者是大自然給予的啟示,醍醐灌頂,明白其中原委的過程。可以選取的題材范圍很廣:要學生反思成長中的錯誤,感激相關的人或事;敘述相關事情的來龍去脈;描述體驗深刻的情境;抒發從中得到的感悟,從而傳遞正能量,升華正能量!可擬題為“走出困境”“走出誤區”“走出恐懼”“走出陰影”“走出迷茫”“走出苦惱”“走出憂愁”“走出陰霾”“走出自我小天地”等。要寫出自己“走出”后收獲最大的一個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只有寫自己的人生,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三、構思。文體適合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寫作時,注意細節的安排,這類作文最好以樸實的文字加以表現,從小事中反映大情感,大道理,寫出事件的回環曲折,情感色彩飽滿,讓觸動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觸動讀者。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