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9-29 11:29:04
愛與礙
高爾基曾說,愛孩子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愛如山,可以遮風擋雨,但如果過于沉重,就成了負擔。愛如潮,可以驅趕風浪,但如果過于兇猛,就會使人溺亡。世間萬物,都是生于至愛,毀于溺愛。
溺愛,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古人云:“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這是對“溺愛”一詞最好的詮釋。還記得那個餓死在家中的小伙子楊鎖嗎?其實,他的死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懶惰。這一切都源于父母對他的溺愛。父母溺愛到什么程度?舉個例子,楊鎖8歲時還“不會”走路,但這并非楊鎖的身體有什么毛病,而是父母怕他累著,出門的時候就把他放在擔子里挑著。父母的溺愛終使楊鎖懶惰成性,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楊鎖是可悲的,他的父母更是可悲的。愛與溺愛,僅僅一字之差,父母忽視這個差別,溺愛孩子,就會阻礙孩子健康成長,使其喪失基本的生存能力,養出一個個“巨嬰”。
適度的愛能幫助孩子成就自己。古有觸龍勸說趙太后,愛孩子就要為孩子“計深遠”,正是因為趙太后最終的放手,長安君才能有功于趙國;今有比爾·蓋茨不給子女留物質財富,子女們照樣開創了屬于自己的事業。昔有居里夫人用愛滋養兩個女兒,卻對她們嚴格要求,兩個女兒一個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一個成為杰出的音樂教育家和傳記作家;今有明星藝人未給孩子任何特殊待遇,子女卻憑自己的本事在演藝圈站穩腳跟。我們能說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嗎?當然不能!自然界有“狐貍法則”,人類社會也應該有“愛的法則”。給孩子的愛要適度,這樣父母就能看到孩子的潛力,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君不見,大樹庇護下的幼苗永遠無法青蔥繁茂,困在籠子里的雄鷹永遠無法翱翔藍天,豢養在園子里的獵豹永遠無法穿梭叢林。
少年們,你是想成為翱翔蒼穹的雄鷹還是困在籠子里的家雀?父母們,你是想讓孩子成為“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松柏還是溫室里不堪一擊的花朵?答案不言自明。那就請放下溺愛心理,讓孩子自立自強。愛,不是為孩子遮擋一切,而是給予孩子一片天空任其飛翔。
請不要讓過度的愛,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