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1-12-13 20:05:56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初三期末:成績差的根本原因,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01
被動學習,為做作業而做作業
有很多成績不好的同學不習慣上課認真聽講、記筆記。他們不習慣自習的時候獨立、自覺學習,卻喜歡上課開小差,自習的時候講話、睡覺……進入高年級后,很多同學學習時一副“有心無肝”的樣子,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
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到了初二、初三,學習更注重聯系。不把知識系統化,是做作業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沒有系統化就很難有頭緒,做題耗費的時間自然就會增加。
02
吃不透,抓不住學科特點
不少同學求勝心切,希望各個學科、各個知識點都能學得面面俱到,結果樣樣都抓,樣樣也沒有抓牢。“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應該說每門學科的作業布置,都是結合課程重點來的。有基礎題,當然也有提高題。有些題目可以選擇不做,作業貴在精而不在多,剩下的時間可以放在學科重點上來進行突破,也可以多思考,做作業不僅高效,而且高質量。
03
忽視基礎,題目做得多而雜
初中學科增加,自然作業也會增多。許多同學漫無目的地做題,最基本的東西還是學得模棱兩可,沒有過關。經過大量做題以后,反而鞏固了或者默認了某種不正確的認識,但是自己卻沒有發現。
近幾年中考越來越注重在基礎之上考查同學們的能力,只有對基礎知識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題才是最有效的。所以在日常做作業的過程當中,要多做基礎題,由基礎題再到提高題、高難題等,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解題的能力。
04
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有不少同學很苦惱,“我每回做作業都很認真,可是成績還是上不去”,這就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明確高效做作業的三步驟:
一、“解”,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面前的問題。
二、“思”,做完之后要回顧和反思,總結出經驗和方法。
三、“歸”,將獲得的經驗和知識回歸到書本上去。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有的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05
不善歸納總結
不少同學存在這樣的誤區,他們認為課上完、作業完成就萬事大吉了,這堂課學習到的知識點,下次課老師還是會再講到。即使不講,多做同類題型也就能掌握方法了,因而忽視日常的總結歸納。
每次做題都感到比較陌生的同學,基本上是把學習當成一種任務,作業當成一種負擔。潛意識中不愿意回顧、總結,久而久之,也就不會了。
這時候要克制自己的抵觸情緒,引導自己去回顧、去復習。通常堅持2周后,就能克服這個毛病。一定要把這些題抄下(或剪下來)整理起來,包括錯誤、不嚴密的地方。并在旁邊注明丟分原因,是計算時錯誤?是條件漏了?還是題目理解錯了?在錯題旁邊注明原因和當時是怎么想的。
06
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
大多數同學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知識點以后自認為“懂了”,學習過程即告停止。以至于不在課堂上適當記錄筆記,晚自修時不再復習當天上課的內容……
從不懂到懂的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
如果我們拿登十層臺階作為學懂的話,只要不達到第十層臺階,任何一層臺階停下來都是失敗。成功的路上盡是學習“失敗者”,他們距離成功有的遠,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們停下來了,在沒有充分學懂的時候,學習停止了,這時候,遺忘的因素會很快占到上風。
07
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很多同學在看書的時候,往往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翻幾頁就算是看過了,無法深入看書。考試時候遇到自認為會做的題目,要么做不出來,要么做出來也得不到滿分。
這其實也是浮躁造成的,靜下心來看書,應分兩種情景看書:
1.課前看書,目的就是尋找課堂學習的問題。
預習時先要想一想,我們已經學習了什么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么了?自己來個預測。課本上為什么要編寫這些內容?接下來學習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查一查自己繼續學習的困難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識基礎問題,還是理解問題?如果是基礎問題就要自覺補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決;如果是理解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去解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