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1 18:31:48
3、三國兩晉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回答中國古代改革的相關問題。
(1)在戰國時期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曾經出現過兩次對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改革,你知道是哪兩次改革嗎?
答:戰國時期:商鞅變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改革。
(2)在戰國時期的那一次改革中,奴隸主和舊貴族對其中的一項改革措施最為不滿,你能判斷出這一項改革措施是什么嗎?
答:獎勵軍功。
(3)有人說,這兩次的的改革,前一次改革因為推行改革的人最后因改革犧牲而失敗了,而后一次的改革是成功的,你認為呢?請你加以說明。
答:我認為兩次改革都是成功的。商鞅雖然最終為這次變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是成功的;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經濟的發展,因此也是成功的。
判斷一場改革或者變法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是否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4、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和評價唐太宗
評價: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時期,注意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勵精圖治。政治上,他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革新制度;經濟上,他輕徭薄賦,戒奢從簡;法律上,他修訂律令,完善法制。在他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為唐朝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從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得到的啟示。
(1)必須正確認識人民力量的偉大,正確使用民力,發揮效力;
(2)制度建設至關重要,當今必須依法治國;
(3)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任人唯賢,社會才能發展和進步;
(4)多聽不同意見,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政策,以適應實際情況。
5、唐代對外關系(開放與交流)—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
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采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發達的海路交通。
從唐朝著名高僧鑒真和玄奘歷盡艱辛追求事業的感人事跡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答:鑒真和玄奘為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而出生入死、歷盡艱辛,我們應該培養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為什么世界各國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唐人”,而不稱“清人”呢?
答:唐朝的對外開放使社會高度繁榮,清朝的“閉關鎖國”使中國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有人認為,唐朝很強大,用不著對外開放,你認為呢?
答:不對。唐朝的強大,與對外開放有一定關系。由于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最終導致落伍,處于西方殖民侵略勢力的包圍之中。而強大唐朝,在對外開放交流中變得更加輝煌。
你認為唐朝的開放與清朝的“閉關鎖國”的結局對我國今天有何啟示?
答:我們必須實行改革開放,如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人類的不同文明總是在交流中前進的,若是“閉關鎖國”,就會被世界潮流拋棄。清朝的“閉關鎖國”最終導致喪權辱國的結果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