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1 17:20:11
9.俄國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
10.1862年,在慈溪(注意錯別字)的戰斗中,擊斃了華爾。
11.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
聯系日本明治維新后強大起來,走上對外侵略夸張的道路,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
12.甲午中日戰爭中,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13.《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對中國的影響:
①侵略者以資本輸出取代商品輸出,成為經濟侵略的主要形式,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的侵略需求。
②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③最能體現“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馬關條約》中增辟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15.《辛丑條約》中,“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體現了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16.1787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國懷抱。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
17.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背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8.洋務運動的背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內外交困(不是鴉片戰爭后)。
19.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京師同文館。
20.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洋務派僅僅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維護清朝統治,但是不改變中國的封建制度。
21.戊戌變法(注意字)的背景: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22.戊戌變法時,維新派主張向日本學習。
23.戊戌變法的內容里,體現其資產階級性質的是: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
24.三民主義指的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沒有民主主義。
25.中共一大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但是陳獨秀沒有參加中共一大。
26.在蘇聯和中共的幫助下,孫中山于1924年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
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28.中共領導的軍隊名稱的演變:
秋收起義——工農革命軍
井岡山會師——中國工農紅軍
抗日戰爭——八路軍、新四軍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志愿軍
29.紅軍長征是從中央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出發,不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30.長征勝利結束是1936年甘肅會寧會師,不是吳起鎮會師。
31.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七七事變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了。
32.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侵華事件的背景:在1929—1933年,爆發了經濟大危機,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對外侵略擴張。
33.1937年,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1938年,臺兒莊戰役,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1940年,百團大戰,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34.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