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0 14:22:07
華盛頓會議
1921年,美、法、英等9國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九國公約》等條約。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重新調整和確立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上,戰后國際新秩序得以重建,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雅爾塔會議
1945年2月,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分區占領。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會晤,發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萬隆會議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亞洲、非洲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舉行了第一次亞非會議,會議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體現了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萬隆精神”。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
9.國際組織及區域性國際組織
國際聯盟
1920年1月在日內瓦正式成立,1946年宣告解散。它的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的和平與安全”,是英、法操縱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
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增強了反法西斯的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根本保障,并為戰后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聯合國
1945年10月正式成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當今世界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北約
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在華盛頓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使歐洲成為美國防御的最前線。
華約
1955年,蘇聯同東歐7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1991年蘇聯解體,華約解散。
歐洲共同體
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六國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六國又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這3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歐盟的組成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進程。
歐洲聯盟
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亞太經合組織
成立于1989年,以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交往、發展和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減少成員國間的貿易壁壘為目標,意在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協調成員國間經濟利益等,推動了本地區經濟的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
1995年1月1日成立,其宗旨是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
上海合作組織
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組織誕生。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對維護國際及地區安全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