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7 14:05:52
個性與人際關系的尷尬
性格比較狹隘、偏激的學生,或內向而不善于交流的學生,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不好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問題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有的因人際上孤獨而出現心理疾病,有的會交壞朋友,有的會從不良書刊、游戲和網絡上尋找寄托。
策略:
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與親人、與老師、與同學的關系。一般來說,成天對他人意見一大堆的人,往往比較狹隘、偏激。家長應教導他學會“換位思考”,去緩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愛心、寬容之心去包容他人,善待他人,體諒他人,友好相處。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為他人服務,多幫助他人,多與人交流,多交朋友。心里有事要向朋友向師長傾述。家長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思想動態,及時給予開導。必要時,可以帶孩子看心理醫生,接受專業人士(醫生)的指導。
家庭的干擾
家庭關系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孩子上初中的階段,應盡量保持家庭生活狀態的穩定。如果在這期間發了財或升了官,或調動工作,或出現其他大的生活變故,對孩子的影響都非常大。
親子關系的對立,也是常見的分化原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發育期,生理上的變化也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更希望讓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就是“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較重,反叛的行為比其他年級更明顯”。
策略:
盡量保持家庭的和諧、穩定,盡量不改變生活狀態。如:不發生父母離異、父母不長期遠離孩子、不讓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等等。如果非改變生活狀態不可,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與孩子溝通,取得孩子的
理解。
孩子最不喜歡的家長的共同特征就是“居高臨下”。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平等,以營造和睦的親子氛圍。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導而不是堵塞的方法。“堵”必定會有疏漏,而且會使孩子的心事越積越多,還可能使孩子走向極端。
社會的影響
初二時期,媒體和同伴對學生影響比較大,甚至超過父母和老師。有時候,父母、老師的一千句,還抵不上他伙伴的一句。一個很好的孩子,因為崇拜歌星影星、癡迷上網、癡迷游戲、談戀愛、與社會上的“哥們兒”交往,可能一落千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