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9-06-15 18:11:28
如果說好的題材是作文的搏動的心臟的話,那么,優(yōu)美的語言該是美麗的面龐了。如果我們能依托語言的載體,向閱卷老師展示寫作才華,語言是否有亮點,是否有出彩之處,直接影響了印象分的判給。有文采的作文理所當(dāng)然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很多閱卷老師說:“一篇作文,出現(xiàn)‘月亮’,最好不過;如果沒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沒有‘群星璀璨’,出現(xiàn)‘數(shù)顆星星’也就不錯;千千萬萬不能給閱卷老師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時習(xí)作中有意識的追求,考試中熟練的“包裝”一些語句,弄出幾顆明亮的“星星”,會使自己的作文生色,從而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取得好的成績。
例文對比
例1:
(1)李白所走的路更讓我佩服。這樣說雖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覺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難雖然是坎坷的,但他堅信他的理想一定能實現(xiàn),正如他所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2)李白灑脫,不寄托于高堂的莊嚴(yán),不艷羨那官場的利祿,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詩人的位置上,任清風(fēng)滌蕩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氣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冊上又多了幾分厚重、靈動的神氣!難道能說無仕途作為的李白沒有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嗎?不能。
例2:
(1)司馬遷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他沒有屈服,憑著自己的奇崛神筆,以剛毅之心正直之氣寫完了被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2)當(dāng)你一個人孤獨(dú)地坐在那陰濕的牢獄里,等著最后的決斷。你,一個小小史官,沒有多少家產(chǎn),面對這樣的牢獄之災(zāi),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選擇??有誰知道那一刻你的內(nèi)心所滾動的痛苦和無奈,有誰能體會到你內(nèi)心所翻騰的屈辱和淚水?假如時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訴你一句話: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你,司馬遷,就是一個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軀體,鑄就了中國人心中永遠(yuǎn)的魂魄——屈辱非但沒有消滅一個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偉大!
例3、
(1)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熱衷于官場,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負(fù)。但當(dāng)他做了彭澤縣令,了解到官場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辭官歸隱,他還是喜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從此躬耕農(nóng)田,不問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xiàn)了他的人生價值。
(2)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jìn)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遠(yuǎn)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lán)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魚鱗,因為有菊,那顆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場的牢籠束縛太久了,難道沒有什么寄托?選菊吧!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不正像他不羈的性格嗎?是陶詩將心寄托于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凈土,也是陶詩讓菊帶上了品質(zhì)高潔,與世無爭的高姿態(tài)帽子流傳至今。
歡迎使用手機(jī)、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