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政治時政熱點:全面提升教育發展共享水平
熱點點擊
★推進研學旅行: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門下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意見同時強調,研學旅行要堅持公益性原則,不得開展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性創收,對貧困家庭學生要減免費用。
★教育脫貧攻堅:2016年12月16日,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該規劃提出,到2020年,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實現建檔立卡等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保障貧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學,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教育發展規劃: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完成教育脫貧攻堅任務,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區、市)比例達到95%,建成覆蓋城鄉、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與教材知識的結合
一、常規設問
1.推進研學旅行有什么意義?
有利于學生增長見識、陶冶情操、磨礪意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養成文明旅游行為習慣。
2.扶貧必扶智,我國為什么高度重視教育脫貧?
(1)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2)教育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
(3)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變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3.“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有利于保障學生的什么權利?我們中學生應如何對待這一權利?
(1)受教育權。
(2)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不中途輟學;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認真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立志報效祖國;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增強終身學習能力等。
4.為讓每個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黨和國家近年來采取了哪些舉措?
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等。
二、創新設問
1.由于安全問題,近些年來包括春游、秋游在內的集體室外活動,成為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的奢望。請你就研學旅行的安全問題提出建議。
制訂詳細的安全應急預案;對參加活動的師生進行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長途旅行盡可能選擇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選擇車技優秀、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高的司機;購買旅游意外險等。
2.有人認為研學旅行是沒有苦、沒有任何壓力的。請你對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1)研學旅行是苦樂交織的,它既需要我們探究發現、克服困難,也會讓我們增長見識,獲得不斷超越自我的快樂。
(2)適度的學習壓力可以激發我們的干勁和潛能,沒有學習壓力可能會使我們失去動力、停滯不前。因此,研學旅行,我們應有適度的壓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