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8-05-23 22:34:31
(三)分解事物法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鶴同學一人了,這時橫桿已升到1.47米,比去年的乙組跳高記錄高出了1厘米。哨聲響了,只見李鶴同學向前飛奔而去。在離橫桿不到0.5米的地方,他縱身一跳,一下子飛過橫桿,打破校運動會的記錄。”
真正寫破跳高記錄的情景很少,很不具體。怎樣將此寫具體呢?
分解事物法:
所謂“分解事物法”,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體從地點、時間、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后一部分一部分來寫。我可以將上文破記錄的動作分解為:準備,助跑、起跳、翻越、落地,然后按先后次序一一描寫。
哨聲響了,李鶴同學原地蹦了幾下,習慣的壓壓左腿,再壓壓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氣,這才邁出輕快的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沖去。當快接近跳高架時,他一個急轉身,雙腳一蹬,兩個動作幾乎同時完成,觀眾還來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頭部、肩部已越過橫桿,再一挺腰、翹腰,好一個“背越式”,他成功了!破了校記錄。四周一片掌聲,震得跳高架上的橫桿似乎也在跳躍……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個老裁縫,每天都要做衣服,做得很好。她年齡很大。
她很疼愛我。有時給我講很好聽的故事。
冬天的一個晚上,那天很冷,她給我做棉衣。
我穿著棉衣很高興。奶奶也很開心。
“寫作文,最大的苦惱是寫不長”,很多學生愁眉苦臉地說。就象上面的作文,好象一個病人,只有皮和骨,沒有一點血和肉。那么,怎樣使你的文章,寫得飽滿,猶如一個生機勃勃,身體健壯的年輕人呢?其實,并不高深。只要在關鍵的地方,加入具體的描寫。
【方法點撥】
下面我們就給上面的作文,添加“血肉”。
第一段,抓住“她年齡很大”的特點,添加一段外貌描寫。修改如下:
我的奶奶是一個老裁縫,她做的衣服可棒了!奶奶已經六十多歲了,頭發幾乎全白了,魚尾紋已經很深,但那雙眼睛總是那么親切,那么慈祥。她那雙手十個指頭特別長,一看就是會做活計的人。
第二段,聽了奶奶好聽的故事,總有感受,可增加一段心里描寫。修改如下:
我是奶奶惟一的孫子,她最疼愛我了。晚上,奶奶常常把我摟在懷里,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我聽著聽著,好幾次淚水禁不住流出了眼框。奶奶的童年和我真不好比呀,難怪奶奶額上的皺紋那么深。
第三段,奶奶縫棉衣時,增加一段環境描寫,來烘托當時的氣氛。修改如下:
冬天的一個晚上,我睡在暖和的被窩里,可是奶奶卻怕我白天身體受涼,坐在燈下戴著老花鏡給我縫棉背心。呼嘯的北風拍打著窗戶,奶奶的手凍得通紅,她還是坐在那兒一針一線地縫著,不知什么時候,我進入了夢鄉。
最后一段,可添加“我和奶奶”高興的動作描寫。修改如下:
第二天早晨,我從夢中醒來,一件棉背心放在我的床邊。我連忙捧起了棉衣,看了又看,小心地穿在身上。一股暖流在我胸膛不斷地涌動。啊!大小正合適。我仔細地摸了摸,又輕軟又結實。我蹦蹦跳跳地來到奶奶面前,依偎在奶奶的懷里,奶奶撫摸著我的肩膀。我深情地抬頭望著那熟悉的臉,奶奶臉上的皺紋笑開了花。
總結:
所以說,學會描寫是掌握寫作技巧的關鍵,是“由短變長的秘密”,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突破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