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05 15:26:11
二戰后的美國,戰爭的陰影還沒有消失,冷戰的恐怖氣氛又接踵而至。美國一方面在國際上與蘇聯對抗,另一方面在國內清除所謂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打擊進步勢力。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麥卡錫主義”為代表的反共、排外運動,涉及美國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各個層面,其影響至今仍然可見。
禍起《美亞》案
1945年3月,美國眾議院以207票贊成、186票反對,將其臭名昭著的“非美委員會”改為常設機構。與此同時,由于美國國內通貨膨脹指數急劇上升,在短短的一年中發生了3.47萬次罷工,共有450多萬工人走上街頭。眾院非美委員會借機指責工會“已被共產黨滲透”,極力煽動公眾反對共產主義和共產黨,迫害進步人士。
1945年3月1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借口當年1月26日出版的《美亞》雜志上有一篇文章與他們掌握的一份秘密材料在內容上相似,伙同戰略情報局的特工人員一起闖進了《美亞》雜志編輯部,并聲稱“從辦公室搜出1700多份機密級和其他密級的政府文件”。6月6日,聯邦調查局再次查抄《美亞》雜志編輯部,聲稱“搜查出1069頁政府文件,其中有504頁是保密性質的”。同日,美國司法部以“偷竊政府絕密文件”的罪名逮捕了曾在美軍駐延安觀察組長期工作的國務院官員謝偉思等6人。
事后查明,《美亞》雜志所使用的文件是謝偉思私人保存的發自延安的報告的副本,并非什么“絕密文件”。這些報告中的觀點,大部分是謝偉思等人在延安的近一年時間里,通過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交談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成員的實地調查得出的真知灼見。如在1945年2月中旬,謝偉思在為即將回國的中國戰區美軍司令魏德邁將軍所寫的備忘錄中,建議美國政府對中國共產黨奉行類似盟國對南斯拉夫的鐵托游擊隊所奉行的政策—即像英國首相丘吉爾一樣,根據一切黨派在對德作戰中的表現,而不是以它們的意識形態來判斷提供援助與否;希望美國政府在制定其中國政策時從自身角度考慮,不要支持蔣介石政府打內戰等。謝偉思被捕后,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將這一事件看作是“中美關系的分水嶺”。
盡管聯邦大陪審團在8月份宣布因證據不能成立,謝偉思無罪開釋,但在《美亞》案的影響下,杜魯門政府還是從1947年12月17日起開始對聯邦政府、武裝部隊和國防訂貨承包商實行所謂“忠誠調查”。其調查對象的范圍甚至擴大到了荒謬可笑的地步。在帕薩迪納,有個3歲的小姑娘為商店當廣告模特,她的母親接到通知書,小姑娘必須簽署忠誠宣誓書后才能領取報酬。據統計,在“忠誠調查”期間,總共有2000多萬美國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審查。在“忠誠調查”的影響下,美國的社會輿論也隨之右轉,教授社會科學的教師如果不在課堂上大罵蘇聯和共產主義就會被解雇,辛辛那提紅色棒球隊被迫更改了名稱,甚至參加角逐美國小姐的候選人都必須陳述她們對卡爾·馬克思的看法。恰在此時,威斯康星州參議員麥卡錫的一篇演說,將這一運動推向頂點。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