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中考復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備考:解決初中物理學習障礙的5種方法》,僅供參考!
在初中物理學習調查中,發現約占30%的學生存在物理學習恐懼心理。其中一部分同學認為物理情景難理解,自己的遷移能力不夠,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另一部分同學則認為初中物理難度大,即使下了功夫、化了精力、作了努力,收效仍不理想,甚至有一種自卑感,認為自己腦子笨,根本學不好,畏難情緒叢生,于是對物理這門課程的學習“怕”字當頭,畏首畏尾。而對這些學生的發現他們的智力因素都比較好。為什么會出現智力因素好,而物理學不好的現象呢?個人認為應該從學生和教師雙方面找原因。
1 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障礙
物理對初中學生而言由于小學的科學、初中臺階大了點,一部分同學不適應,認為物理難學,這可以理解。小學科學中的物理重在表淺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現象具有教強的直觀性,而且多數是單一的、淺顯的、靜態的,教學要求以了解為主;初中物理所研究的現象比較復雜而抽象,多數要用定性、定量的方法進行分析、推理和論證,教學要求重在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討論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對所學的知識不能要求學生一次到位,而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放慢速度,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2 利用物理學發展史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情
物理學的發展史中新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層出不窮,科學家成長的歷程不盡相同,這正是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切入口。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這些素材的內涵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事跡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毅力。如講牛頓是怎樣勤奮學習、廢寢忘食工作、為人類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樣為追求真理與教會作斗爭的;法拉第是怎樣把人類帶入電的世界的;通過討論會、辯論會等活動,滲透物理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閱讀科普讀物、編制理論聯系實際的習題等擴大學生的視野,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3 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1 通過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思考的欲望。
例如,在學習“物體受熱膨脹”的現象時,可在裝滿水的密閉瓶上插入一細小導管,在用力擠壓瓶子時,發現細小導管中的液柱在上升,若是不夠明顯還可以在導管中滴入紅色墨水,通過觀察液柱讓學生確信形變的存在。接著可以把兩個有底座的鏡子放在桌面上,讓一束光從兩個鏡子間反射到墻面上,然后請學生上來用力壓桌面,觀察光束在墻面上的移動,使他們感覺到桌面形變的存在,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又如在激發學生興趣實驗:“水不善于導熱”的現象時,在裝滿水的圓底燒瓶里,放入一條小金魚,并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直到沸騰時,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水不善于導熱。當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不一會小金魚就會肚子朝天--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在高中階段學習)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懸念,然后通過授課解決懸念。
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鐘,學生情緒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如在學習“大氣壓”時,可以用飲料瓶裝滿水用中間帶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緊瓶口,口朝下,發現水不會流出,然后請一位力氣大的學生吸玻璃管的一端,發現水依舊不會被吸出出,從而引入課題:大氣壓。再如在學習大氣壓的應用時,可用玻璃杯做“覆杯實驗”實驗,將玻璃杯里注滿水,然后用硬紙板蓋住,按照常規認識,當玻璃杯倒立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沒有流出。接著提出問題:水為什么不流下來,必須滿足什么條件?從而引入大氣壓的應用,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3.3 用具有驚險性出乎學生意料之外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講授機械能的相互轉化時,可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個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眼睛,人站著不動,然后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生怕擺球會碰到老師的眼睛。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一步解決"為什么"作好準備。
3.4 把生活與物理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實際生活的奇妙。
根據學生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和實驗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講到慣性時,可以讓學生想像坐公共汽車時的情景,在汽車啟動和突然剎車時身體的傾倒方向,可以利用電影《鐵道游擊隊》里跳下火車的例子,思考為什么要向前跳?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電影《劉三姐》里"拋繡球"的故事,并準備好"繡球"進行實驗,一定會引人人勝、妙趣橫生。拋"繡球"時,只有"繡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繡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繡球",這個方向就是"繡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通過這個實驗,通過這個例子學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直到很長時間后,有些學生可能還對這個例子印象深刻。
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增加"實用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4 定向誘導,做好師生的互動
物理學習基點在于觀察,理解是從觀察開始的,一個學生如果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則他就能在日常觀察,課堂上看演示,實驗室中進行實驗以及課外科技活動中發現問題的本質特征,并通過比較、分類、對比想象、推理等各種方式對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和物理事實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達到接受和理解的境地。在物理教學中,培養與訓練學生的物理理解和接受能力是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開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鼓勵學生勤于觀察、大膽質疑、勇于發問。教育心理學認為課堂教學是師生心理交往的過程,應是情感交往。師生平等交往共同探討教學,往往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同學們在愉快的心態下不知不覺地主動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更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學習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老師可以先展示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然后提出問題。思考一下:兩個學生對面蹲馬步擊掌,哪個學生向后退?這時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積極思考,搶著發表自己的觀點。接著可以讓大家來實際操作一下,來證明觀點是否正確?這可以使學生在下邊的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解惑過程。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5 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的能力
首先,課前的準備要充分。培養學生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要做到這一點課前教師應精心設置相關內容,將本節課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查找最適當的例題,并標明教學目標在課前發給學生,使學生準備學習起來有方向,學有目標,學有動力。
其次,要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對每一個概念和規律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弄清來龍去脈,弄清規律的性質、單位、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并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教與學的連接點上,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真、正確地閱讀課本,培養自學能力、鉆研課本的能力,鼓勵學生邊看、邊想、邊思考,多練、多總結,養成一題多解、多問幾個“為什么”的習慣。
再次,要注意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指導。講解習題時,要把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上,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并逐步介紹中學物理中常用的類比法、等效法、對稱法、估算法、假設法、設值法等解題方法。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不能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闖過這一難關。如在學習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時,有些學生認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其實,合力大于或等于兩分力之差。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