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全國站 作者:媛媛lain 2016-03-17 14:55:02
莫言曾發表過這樣一段博文:“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為我認為敢于最早舉起‘反叛大旗’的孩子,必定是治世英雄的雛鳥,父母僅僅會愛并不及格,因為母雞也會愛,何況最真摯的愛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父母必須接受訓練,具有相當的質量才行。”
那么,在莫言眼里,什么樣的父母是好的父母?什么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今天我們做家長的都“及格”了嗎?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聽聽全國政協委員莫言談家教吧!
年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母親卻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后,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我想過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這就是我的家風。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于言傳。你生活在這個家庭里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
好父母都是學習學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我接觸過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松,說你的孩子那么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好母親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教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全國首屆杰出母親沈麗萍同志是個畫家。她為了學畫,不僅上了大學,而且還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不僅買了書籍,而且還參觀了數不盡的畫展,聽了數不盡的學術報告。可是卻從來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也應該花時間,直到孩子因為空難導致身體嚴重殘疾之后,她才開始真正學做母親,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終幫助孩子戰勝殘疾。
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任何崗位都要求培訓、考核,但似乎只有生養、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訓,好象自動就會上崗而且永遠不會下崗,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于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用心,
一樣能成為好父母
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嗎?其實,文盲并非不會教育,這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點訪談》節目曾介紹過世界中學生奧數金牌獲得者安金鵬的事跡。他家里極窮,考取了重點中學,卻沒有錢上,父親說讓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學還沒有工作呢,更何況你能不能考上大學還不知道。但母親堅決不同意,將家里唯一的一頭驢賣了。孩子在中學里是唯一一位連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連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這樣來說孩子全靠自己了吧?當面一問才知道,雖然這位母親連小學都沒有畢業,但她卻讓自己的孩子在小學之前就把四則運算做得滾瓜爛熟。僅此一點又有幾個大學畢業的父母能夠做到呢?
父母與孩子共讀一本書
讀書是全民的文化生活,大家都要讀書。作為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經常提醒孩子們讀書,幫助孩子買書,一起逛書店,或者與孩子共同讀書,這很重要。爸爸媽媽可以與孩子共同讀一本書,然后交流讀書體會,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開闊孩子視野,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有選擇性的選擇適合年齡階段的書,讓孩子多了解社會常識,擴大孩子的知識面。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去大自然中了解書中所講到的歷史名跡,古典建筑,人文動物等。通過現代的交通工具讓孩子多接觸社會,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在陪伴孩子讀書、走進生活接觸社會與自然時,除了用眼睛,還應該用心。家長需要與孩子充分地溝通,引導孩子更加細致地觀察每一個細節,在一些事件中讓孩子感受真善美價值觀。比如,帶孩子在餐廳就餐時,可以和孩子共同研究餐桌的造型、用材,觀察菜品中的每一種食材,甚至共同發現餐廳餐具、菜單的獨特設計。帶孩子走訪名勝古跡如井岡山時,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討論堅定的信念,是如何導致中國革命成功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