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合 2009-08-27 09:35:47
孩子都念初三了,還要家長陪在旁邊寫作業,家長一不在就“打野”。武漢二中團委書記、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孫芳提醒家長:學習習慣是小學一二年級就該解決好的問題,否則孩子和家長日后更會叫苦不迭。
三位媽媽先后表示,孩子已經進入初三,可對學習還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當家長的連嘴唇都說薄了,可孩子就是進入不了狀態,寫作業能拖就拖,再不然就草草了事,不管對錯。
專家表示,孩子學習不好是很多家長的心病,尤其是到了畢業年級,很多問題會更加突顯。從這幾位家長反映的情況來看,問題的核心在于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其關鍵期是小學一二年級,但是不少家長沒有好好把握,等到孩子升到高年級后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要扭轉不良習慣就難了,往往要付出幾倍甚至十倍的心血。
■來電選登
孩子學習不主動
一位媽媽:兒子上初三,成績中等。寫作業只求完成不求質量,到現在做作業還要我陪,遇到問題就問我。他爸爸脾氣不是很好,平時也很少管他,我說話兒子又不當回事。該怎么辦?
專家:轉變孩子的學習習慣,恐怕很有難度。既然媽媽的權威性已經遞減,不妨勸說向來很少管孩子的父親來教導孩子。孩子還處在青春期,如果換成父親指導學習,父親的威嚴興許會起到一些作用。作為父親,應當把平時暴躁的性格收斂一下,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去交談。
孩子寫作業只求完成不求質量,家長要學會與孩子“談判”,給孩子一些相應的懲罰:如孩子不能按時保質地完成學習任務,家長就有權剝奪孩子放松娛樂的權利等等。
孩子“恐考”
一位媽媽:女兒讀初三,頻繁的周考、月考、模擬考試令她感到疲憊和恐懼。女兒很在意自己的成績和排名,很怕考不好,一次沒考好女兒要花很長時間才緩過勁來,而后又對下一次考試惴惴不安。該如何開導她?
專家:初三這一年里,的確要面對許多考試,家長應該向孩子傳遞積極的考試觀。可以這么跟孩子談一談: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嗎?變得更優秀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先要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然后發揚優點克服不足。考試就是一種手段,讓你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這對備戰中考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告訴孩子,周圍的同學正經歷一樣的考驗,不同的是有的人把考試看作是傷害自己的武器,而有的人把考試當作提升自己的平臺。
■專家支招
父母這樣幫伢卸包袱
孩子進入畢業年級后,很多家長常常這樣給孩子敲警鐘:“初三了啊,最關鍵的一年!”事實上,大多數孩子心里很清楚,也在暗暗較勁。如何在不給孩子添包袱的前提下,還能幫孩子卸包袱?
1.對孩子說:這一年會很辛苦,爸媽會始終跟你在一起,你能夠盡力堅持到底,你就是贏家。
2.當孩子對學習、考試產生倦怠,或因同學的進步感到不安時,及時給予鼓勵,對孩子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肯定,還要引導孩子要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別人的進步。
3.當孩子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焦慮時,家長千萬不要跟著焦慮,也不要過多強調什么“模擬”、“調考”的意義,而是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考試——發現問題,找出薄弱點,以便更好地化解問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